这是一本严肃的科幻小说,严肃到仿佛小说里说的事离我们并不远,明天就可能发生!在最近的未来,也许10年,也许15年,数字技术也许会彻底改变人类,将人类带入一个“积分制”的社会。人们的一举一动,包括订餐、用水甚至让路灯为你照亮,都会由社会公民积分决定。而在这个社会中,有一位裁决者(iGod),她公正、无私而又残酷地给每个人的每项活动打分,也潜移默化中控制着人们的选择 最终她选择了一名养狗的游戏宅男来承...
《裁决者》:
1 莱克斯
A国总理的全息图浮现在莱克斯(Lex)公寓的墙角,静待莱克斯将其激活并阅读。很显然,智能家居系统把这则新闻视为头条新闻而向莱克斯优先推荐阅读了。智能家居系统的使用手册宣称,它将完全通过算法来排定新闻的优先等级并加以推荐阅读,但是莱克斯压根不记得自己之前曾经选择关注过A国政府的信息。X总理以其一贯的严肃认真的语气开始发表演讲,而莱克斯则选择快进匆匆浏览这则新闻。
“……这就是我们在15年前,把这一旨在开发外太空资源的项目称为‘女娲工程’的原因所在。直到今天,我们才第一次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能够从一个小行星上开采出地球上所急需的稀土资源,并将其成功带回地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能够重新启动我们的智能设备的生产工作,并将其生产再延续3年半时间。
对于我们而言,这只是我们长期以来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征服宇宙的太空梦的开端,而并非标志着其终结。我们所有人都清楚,地球将很快耗尽其所有资源。换言之,迄今为止,地球这块蛋糕已经不足以奉养我们所有人了,我们广大A国人民也绝不甘心仅从中分得一小杯羹,相反,我们一直致力于将蛋糕做大。”
莱克斯不禁冲着全息图大声高呼“耶!”同时将新闻关闭。然而,对斯普林特(Splinter)而言,主人的呼叫声就是在招呼自己过去,于是它蹦蹦跳跳地来到莱克斯身边,伸出舌头舔他的手。小狗摇着自己的尾巴,就好像自己和主人历经了漫长的分离而终于再次重逢一样。每天,每当莱克斯回到家里,每当他一觉睡醒,每当他扔出一根小棍,或者每当他轻抚小狗的背部的时候,小狗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彰显出自己的热情。莱克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养一只小狗。这只小狗其实是他的父母留给他的遗产。起初,莱克斯对于承担起喂养另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责任一点儿也不开心,然而现在,他与狗之间已经培养出深厚的感情,就像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好吧,好吧,我明白你想要做什么,我们现在就出去遛遛。”
刚穿过马路,莱克斯就注意到一小群人在人行道边正在围观着什么。他赶紧跑过去,看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正躺在地上,因为痛苦而痛哭流涕。他的左腿以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扭曲着,血流不止。
“有人打电话叫救护车了吗?”莱克斯问道。
“一辆体感平衡车由于速度过快而撞到了他。当然,那个闯祸的家伙根本不可能停下来打电话叫救护车。”人群中的一名女士回答莱克斯。
“那么有其他人查看了他手腕上的电子标签,打电话叫救护车了吗?这个男孩很痛苦!”莱克斯不耐烦地重复着他的提问。
“我们查看了他的手腕,他并没有已激活的公民服务编码。”同一位女士回答道。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没有这个直接绑定信用卡的公民服务编码,救护车压根就不会来。如果这个可怜的男孩没有拥有一个已激活的编码,他和他的家人也许根本承担不起手术的相关费用。如果莱克斯愿意使用自己的公民服务编码出钱替这个男孩呼叫救护车服务,那就意味着莱克斯不仅需要承担救护车前来接送男孩的费用,还将承担相关的手术费用,包括所有的医疗服务和后续的护理费用。无论莱克斯还是在场的其他旁观者可能都无法承受得起如此高昂的费用。
莱克斯不忍心目睹这位男孩的哀嚎,继续询问:“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已经联系他的父亲了,他很快就能赶到这儿。”
一位身穿非法定工作服的近50岁的男子乘坐电动三轮车赶了过来。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倒在血泊之中,因为痛苦而尖叫痛哭之时,他的眼神中充满着恐慌。莱克斯和在场的其他几个人帮助这位父亲把他的孩子搬上了三轮车——当然,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完好无损地搬动男孩而不伤害到他,几乎不可能。
“来,拿去医院看病吧!”莱克斯举起自己的个人设备,很明显,他想给那位父亲的账户转入一笔钱。
“非常感谢您的好意,但是我被剥夺了个人转账的权限。”
“那么,还有其他方法,能够让我帮到您吗?”
“恐怕没有。我们将努力自力更生。”言罢,那位父亲就关上了三轮车的门,结果却不小心碰到了男孩的伤腿,引发了男孩更加痛苦的哀嚎。
当父子俩驾车离去之时,那位女士实在忍受不住,痛骂了一句“混蛋!”整个人群也纷纷点头称是。在很多年以前,现在的社会等级体系还根本不存在。这个社会发生了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沮丧的事啊!众人甚至没有彼此说一句再见就散了。
莱克斯决定给自己的客户发一条信息,取消本来定在今天的会面,并会在本周稍晚些时候再去拜访他。目睹这个受伤的男孩的悲惨一幕让他深深地沉浸在沮丧、压抑之中,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消解这种沮丧的负面情绪。事实上,令他如此情绪低落的并不是这个十几岁的男孩,而是面对这个日渐败落的世界,他却根本无力做出改变的强烈挫败感。他的意愿和努力根本无法给社会带来任何影响,只会带来一个共同的结果:一无所获。为了尝试消除这种负面情绪,他今天遛着斯普林特走得比以往更远。当他返回自己居住的公寓楼时,他还深深地沉浸在这场事故带来的沮丧感之中。
……